![]() |
小小的誤會真的會害死人
一封誠實抒發自己慾望的信、一個暗戀姊姊情人喜歡幻想充滿創意的妹妹,如何給一對熱戀中的男女帶來莫大的傷害。贖罪是中文名稱這次唯一能翻的名字,喜歡這一部電影,不論是剪輯的手法、演員的表現、劇情的鋪陳,和配樂的搭配。大體而言,烽火戰爭片都是以很傳統的方式在拍攝,男主角上戰場,女主角在家鄉等待,經歷痛苦磨難重逢,要不就是生離死別,但本片不完全是如此。
|
整個故事的主軸就是贖罪,關於一個愛幻想的小女孩的自白,因為兒時的幻想,以及中間許多的誤會,竟然指認姊姊的情人是強暴犯,導致被充軍,拆散了兩人,悲劇收場。這部電影不是非常的長,但是在很多很多時空交錯的運用,非常巧妙,導演也很細心的由眾人的觀點以及小女孩Briony的觀點交錯來讓觀眾更清楚誤會的癥結點在哪裡。
故事劇情並不是很複雜,相反的,很簡單;甚至有些橋段會讓人莞爾。可是,仔細想想,在現實生活中,誤會是不是就是如此容易發生,人和人之間會造成摩擦和誤解不也常常由於再瑣碎不過的小事?
於是誤會就這樣造成,如同蝴蝶效應一般,小小的一件小事,造成三個人極大的痛苦不僅男女主角生活完全變調,Briony一生也活在愧疚當中。
從人物來看,複雜度最高也最讓人感興趣的就是Briony了,從愛幻想暗戀姊姊情人的小女孩,到試圖想一些做一些彌補而去當護士的女人,到得知自己將死而出版這本類似自傳的小說Atonement的小說家,他戲份不多,但是卻是最重要的角色,她不停蛻變,到了結尾,最後受訪的老婦人,髮型依然是年輕時候的那個髮型,操著一樣的英國口音,淡淡的說出出版這本小說的原因,淡淡的說著小說裡的虛構,有關於她跟姊姊和她情人道歉的部份。小說結局最後,他給她們兩人應得卻是虛構的美好結局,只是短短幾句的訪談,淡淡的語氣,髮型和氣質依舊沒變,但了解事情來龍去脈的我們,從他的眼神中,可以看到多少的內疚以及後悔,這一切是多麼的泰然自若,又是多麼的沉重。
影片中人印象深刻的橋段,是Briony當護士,最後握著垂死士兵的手,和他用法文對話的部份。看著士兵的臉,一瞬間,Briony彷彿變回兒童時期暗戀著姊姊情人的小女生,看起來是那麼的靦腆和單純。但在過了一瞬間之後,慚愧以及愧疚的心緒馬上堆滿了他的臉上,重傷的士兵,問著Briony,你愛我嗎?而她說,愛。
有關於音樂搭配,電影裡音樂配上陣陣的打字機聲音,一開始並不清楚為什麼會如此搭配,只讓人覺得心情感受不安,直到最後才發現原來這整篇故事都是Briony寫作這篇小說的過程,那陣陣打字機的聲音為什麼會那麼讓人感到不安的答案就出來了,導演很成功的將Briony寫作這篇故事的時的愧疚即不安帶到陣陣的打字聲中。
雖然整片主軸是贖罪,但要贖的罪跟後來遷扯的戰爭有關,難免需要拍到一些戰爭的場面,但是導演沒有落入普遍電影的窠臼。相反的用很特殊的電影敘事手法,在沒有看到結局之前,觀眾並不知道這是一部正在撰寫的故事,大量一再重複的以及回憶片段的出現還有各種剪接,會讓人一度以為是不是真的在看電影。雖然前面讓人感到奇怪,但是看到結尾時,一切卻又變的如此自然,這是讓人很驚喜而且很巧妙的一個地方。
時間點很巧妙的剪接也是讓人很驚喜的部份,整部電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流暢感,導演總是流暢的用攝影,攝影出烽火下戰爭的慘烈,雖然常常一晃帶過,但每一個鏡頭都非常的精準,讓然一看就知道導演運用這個鏡頭想要表達的是什麼。
看著在海上追逐的兩個人,在大房子裡快樂的生活,這是Briony寫給她們的假的幸福大結局,她似乎把她們該有的幸福還清了,這是一部不能多說太多的電影,贖罪,已經可以概括全部。這不是那種灑狗血式的電影,愛情也沒有刻意強調著生離死別的痛苦,但如同Briony心中的愧疚,女主角輕聲的Come back to me 如同鬼魅的聲音般,不時的迴盪在片裡。
看著在海上追逐的兩個人,在大房子裡快樂的生活,這是Briony寫給她們的假的幸福大結局,她似乎把她們該有的幸福還清了,這是一部不能多說太多的電影,贖罪,已經可以概括全部。這不是那種灑狗血式的電影,愛情也沒有刻意強調著生離死別的痛苦,但如同Briony心中的愧疚,女主角輕聲的Come back to me 如同鬼魅的聲音般,不時的迴盪在片裡。
IMDb:http://www.imdb.com/title/tt0783233/
海報出自:http://gallery.photowant.com/b/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